河北某热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因为燃料从煤炭换成了天然气,他们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同时也降低了环保税。
空气质量变差的前三位则是江门、中山、阳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省气象局近日联合召开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分析会商会。
珠三角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全国三大防控区率先实现三年稳定达标。消息显示,2017年广东省空气六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空气质量实现连续三年全面稳定达标,圆满实现国家大气十条终期考核目标。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QI)平均为89.4%,其中珠三角平均为84.5%。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4.5%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QI)平均为89.4%,其中珠三角平均为84.5%。
会议要求,各地要抓早、抓细、抓实,认真做好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和效果。全省空气质量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保部介绍,督察结果将作为领导班子考核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针对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污染,以及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早在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并最终实现国家督省、省督市县的中央和省两级督察体制机制,发挥督察联动效应公开资料显示,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9000人左右,问责超过18000人。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监管体制的重大创新。不但着眼解决群众看得见的明污染,更深入查找一般人不容易发现的暗洞。
推动整改,追究责任,是环保督察的鸟之双翼。这也意味着,从2015年12月启动河北省环保督察试点以来,经过两年努力,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完成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并公布了所有督察情况反馈。具体来看,督察进驻期间,即边督边改过程中,地方根据督察组转交的信访举报问题,对存在失职失责的进行问责。据环保部介绍,第一轮督察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8万余个。
督察工作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形式,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并下沉至部分地市级党委政府部门。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通过点穴式专项督察、通报、函报、问责、约谈等措施,中央环保督察也有效推动地方强化整改的长效性。并最终实现国家督省、省督市县的中央和省两级督察体制机制,发挥督察联动效应。在督察整改方面,启动督察以来,各省(区、市)已针对性地出台或修订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等240多项。
2018年将适时对突出环境问题开展专项督察。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类问责能够推动解决具体环境问题,还能有效强化基层环保意识,起到消除梗阻,打通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其中主要内容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解决和处理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等。业内认为,在传统环保监管体制基础上,中央环保督察组突出和强化了中央对省级党委政府环保工作的监管职责。
与此同时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针对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污染,以及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同时地方借势借力,还推动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老大难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地方掀起环保风暴的同时,也落实了严抓严打严问责。早在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近日表示,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已实现对全国31省份全覆盖,完成了中央确定的任务目标。环保部介绍,督察结果将作为领导班子考核重要依据。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拟对第一轮督察开展回头看,未来将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设,拟组织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督察条例,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机制。公开资料显示,首轮督察共解决突出环境问题8万余个,同时地方纳入整改方案的近1500项突出环境问题近半已得到解决。
尤其是中央环保督察作为综合性督察,不管是环保部门,还是其他部门,只要失职失责,都要进行问责。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介绍,自2015年启动河北环境保护督察试点以来,两年时间里分四批对全国各省区市实施督查。
日前,伴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新疆、西藏反馈督察情况,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收官环保业将从一个做粗活儿的壮汉成长为彬彬有礼的绅士,产业升级的过程必然伴随品牌的个性化和专业技术的标签化,这样才能在数万家环保企业中脱颖而出。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及国家产业绿色化发展的战略方向,认为面向未来的绿色产业具有双重特征,即:普适性特征和典型性特征。科技含量高不仅可以改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瓶颈问题,不断优化产业自身结构,而且可以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品质方面更具备绿色属性。新成立的绿色产业业务产生之初,就要面临专业的以绿色产业发展为主业的央企、实力强劲的地方性国企和技术上有比较优势的民企的多重围剿。可以看出,企业本身可以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开发出先进适用的环保设备和相关技术产品,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拥有518家子公司,其中二级子公司27家,上市公司6家,业务分布在国内30多个省市及境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近5万人。可通过招兵买马、新建环保业务部门来弥补业务短板。
一、绿色产业及其特征绿色产业这一概念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欧洲,1989年加拿大环境部长在政府文件中提出绿色产业计划,第一次在宏观上把绿色产业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随后有12个工业化国家提出了20多项绿色产业计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废垃圾、生物多样化、气候变化、清洁生产、绿色能源和城市综合病等问题愈发凸显,尤其是近几年雾霾问题成了社会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绿色产业也开始崛起。
五、央企绿色产业发展的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产业已经发展多年,环境治理的技术研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日渐成熟,实践中也取得不少成绩,但目前很多地方在环境生态治理与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特聘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市场治理研究中心专家等。
任何行业都有其专业的门槛,绿色产业也不例外。(3)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即通过合同环境服务、合同减排治理、合同委托运营等方式,将污染治理责任具体化、目标化,并按照法定程序移交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其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园区污水、生活垃圾等。中国交通建设股份公司,作为大型央企,靠其品牌、资金、设计能力、疏浚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市场网络等综合优势,已布局水环境和海绵城市建设市场,已跟国内外顶级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并购国内多家专业环保公司、并跟国际大型环境公司AECOM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绿色产业并不是指独立于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之外的第四产业,也不是单指环保产业,而是泛指企业采取了低能耗、无污染的技术导致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这样的企业联合体就构成了绿色产业。
(2)摸清家底,转型升级央企历史长久、资产雄厚、规模庞大、体系复杂、影响力强,发展环保产业首先需要摸清家底,捋顺关系。(3)补业务短板央企介入环保产业之初,一般缺少环保专业技术能力以及相关资质和业绩。
(7)完善环保产业的产业链环保产业具有系统、综合和多样等特性,创新加大智能传感器等互联网信息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完美结合,促进环保产业和文化、教育、金融、交通、旅游等产业的完美结合,促进环保产业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完美结合,完善环保产业链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为,绿色产业的发展不是以自然体系的健康发展为代价来获取人类的自身发展。(8)借助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央企在国内外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等各方面优势,首先立足国内,充分挖掘国内市场,将环保业务在国内做大做强,然后,借助一带一路,环保业务走向世界,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